杜邦分析法是利用各個主要財務比率之間的內在聯係,建立財務比率分析的綜合模型,以分析和評價企業財務狀況的方法。這個財務比率綜合分析模型,是由美國杜邦公司最先設計和使用,故得名杜邦分析模型。利用杜邦分析模型來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實用效果甚佳,這主要源於其係統論思想。
一、杜邦分析模型基本原理
杜邦分析模型最顯著的特點,是將若幹個用以評價企業經營效益和財務狀況的比率按其內在聯係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標分析體係,並最終通過股東權益報酬率綜合反映。在杜邦分析模型指標體係中,包含以下主要的指標關係:
股東權益報酬率=總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乘數
股東權益報酬率=淨利潤/股東權益×資產/資產=總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乘數
總資產報酬率=淨利潤/資產×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
上述指標關係說明,對於企業至關重要的股東權益報酬率是由三個因素構成的:
股東權益報酬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股東權益乘數
經過分解,就把“股東權益報酬率”這樣一個綜合性極強的指標發生升降變化的原因具體化,這比單用一項綜合指標更能說明問題。為了能更深入地分析股東權益報酬率變化的原因,還可以對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股東
權益乘數做進一步分解如下:銷售利潤率可分解為:
稅後淨利潤=銷售收入+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成本總額
成本總額=銷售成本+銷售費用+銷售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所得稅
總資產周轉率可分解為:
總資產=流動資產+長期資產
股東權益乘數可分解為:
股東權益=資產—負債
負債=流動負債+長期負債
二、杜邦分析模型綜合財務目標
杜邦分析模型很好地體現了現代財務管理的財務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假定市場是相對有效的,不存在信息的不對稱,那麽股東財富就可以通過發行的所有融資憑證的市場價格體現出來。這樣,“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就轉化為“股東財富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然而,我國還處於初級市場經濟階段,整個市場體係遠不完善,存在較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市場法規的控製力不強,尚不能進行很好的自我調節。所以在現階段,用“股東權益報酬率”來體現“股東財富最大化”較為合適,而且易於實際操作。需要指出的是,由於選定“股東權益報酬率”作為模型的核心指標,從而也就決定了該財務分析模型主要適用於股份製企業。對於其它與股份製企業理財目標有較大差異的公司形式,則應該選用其它綜合財務分析方法。
三、杜邦分析模型係統思想
杜邦財務分析體係利用了反映經營管理情況的各種基礎指標之間的有機聯係,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綜合分析:一方麵使分析者得以從整體的角度、全局的高度來綜合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另一方麵也使分析者對單個指標的分析更具有科學性。如在評價企業資產負債率時注意結合負債總額及其構成、資產總額及其構成、資產周轉狀況、資產收益狀況等因素來分析。根據模型層次的高低不同,可分為上、中、下三層;同時,依據模型中指標所反映的能力不同,又可分為左、中、右三部分。直觀地考察杜邦分析模型材狀圖,體現出很明顯的層次性。第一層即是模型的核心指標(股東權益報酬率)。該指標充分體現了“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現代理財目標,通過與內部、外部不同標準的比較,可以反映出股東投資的報酬程度及變化趨勢。經過添加“資產”、“銷售收入”這兩個影響因素,將核心指標拆分組合為三個二級指標: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股東權益乘數。第二層就是上麵提及的三個二級指標,對應於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較全麵地概括了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方麵的情況。通過對這三個二級指標逆向分析,可以得到核心指標發生變動的原因,明確企業哪些方麵的能力存在問題,確定進一步深入分析的目標和方向;通過二級指標向下分析,則可以得到某項能力的具體情況及導致其發生變化的各影響因素。第三層就是反映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基礎指標,它們是形成三大能力指標和核心指標的根本。運用因素分析思路,就能發現基礎指標對能力指標的影響程度,乃至對核心指標的影響程度。
從左至右地考察模型樹狀圖,模型包括了三個子係統。它們並列於模型的第二層,相互影響,相互製約,共同構成了整個係統。從第三層開始,子係統各自獨立開去,形成自身的內部係統,並不相互影響製約。每個子係統的變化都是由內部因素引起的,與外部因素沒有關係。正是因為這種子係統模式的存在,為企業能力分析提供了便利。首先,三個子係統對應地代表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這三種能力在模型的第二層是協動變化的,共同決定了核心指標的變動。一旦核心指標發生了異常變動,通過因素分析法或趨勢比較法,就能馬上找到導致異常變動的某個或幾個能力指標。其次,由於三個子係統在第三層是相互獨立的,這樣就能針對導致核心指標異常變動的能力指標進行有目的的分析,找到引起變化的基礎指標,而排除了外界因素的幹擾。
自上而下,是從整體到局部的分析。這是指標計算、歸納的逆過程(可稱之為總評價指標的演繹過程),通過對總評價指標的層層解剖來深究企業整體表現及其變化的深層次原因。自下而上,是指標的計算、歸納過程。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順序的分析,使得財務分析的邏輯過程更加完整,從而也使財務分析工作更具科學性,使分析結果更具說服力。
四、杜邦分析模型內部協調與優化
係統具有內部結構優化趨勢的特征,即係統的分係統或要素
之間總要朝著協調和優化的方向調整。杜邦財務模型在綜合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時,突出了對基礎財務指標之間協調性的分析,首先是分析各種基礎財務指標之間的靜態協調狀況。如通過股東權益報酬率來看資產報酬率與股東權益乘數的協調,再通過資產報酬率來看銷售利潤率和總資產周轉率的協調等等。其次是在靜態分析基礎上,結合比較分析法或因素分析法來分析財務指標間結構的優化狀況。如將資產負債率、資產報酬率及股東權益報酬率作前後期對比,可以發現資產負債率與資產報酬率之間協調狀況的變動。通過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前後期差異可以發現這種變動的效果。